北欧分享官项目为志愿互助项目,旨在帮助国内读者进一步了解真实的北欧。如果你在北欧或曾去过北欧,欢迎向我们投稿,分享你的奇妙旅程!以下文字来自第一位分享官AORUI。
AORUI
■ 90后,行为学硕士毕业,游历20+国家地区,从四川到广东,从台湾到上海,从上海到欧洲,一路学习生活。
■ 目前就职于斯德哥尔摩一家瑞典本地IT企业,曾工作于IKEA,eBay以及 Apple。
QUESTION1
Q:你是如何找到在瑞典的工作的呢?


A:有时候感觉生活给你开了一个很严肃的玩笑,但却因为这些使得每天的生活更有了期待。2017年,毕业工作后的第一年,过上了和所有人一样沪漂的生活,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,下定决心换一份新工作,加上自己在招聘这个行业有大概1年半之多的经历,于是在LinkedIn上搜索起来。目标很明确,想去一些大公司看看,前前后后投了40多家公司拿到了一些面试。
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接到一个从Sweden打来的电话,说要帮我安排一个下周的面试,可能当时也很紧张就随口答应说 No Problem, talk to you soon。说实话当时还没意识到这家是什么公司,隐隐约约听到说IKEA (当时对方的发音像是 /ɪˈkɪə/ ,可我平时英文讲的是/aɪˈkɪə/,所以也不确定)。很快就到了面试,在最后面试官突然说 : “你可知道这个岗位是在瑞典,不是上海哦。”我整个人傻掉,说 ” 广告的地点不是写的上海吗? “面试官笑了下说: “你看清楚里面有一行小字”。面试完成之后我认认真真的又读了一遍,的确写着Please note this position based in Älmhult,Sweden,一时的大意却改变了之后的人生,人生难得糊涂。接下来就是漫长的面试,一共5轮,2个月。虽然我曾一度怀疑这是一个假的工作,但是想想既然没有让我支付任何费用,想着就当是练习英文了。但是直到叫我去大使馆办理签证的时候,我才意识到:我被录用了!可我都做了些什么?
到了瑞典,见到了面试我的西班牙同事,他告诉我,当我们再次和你确认工作地点时,你惊吓的表情在我们Skype上面定格住了,我们觉得你很可爱,和其他候选人不同,而且你的业务能力也不错。其实说实话,我还是有一点胆怯,毕竟第一次出国,而且一去就是那么遥远的北欧。从未在校园外的辅导机构学过英文的我,凭着自己在美剧里面学的英文竟然通过了面试,想起来也觉得后怕。虽然我知道这个职位是2年的合同,2年之后可是个未知数,但是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,不想让自己以后为放弃了这次就职机会而后悔。
当拿到工作签证的时候,公司帮忙定好了机票,从上海到巴黎转机,落地哥本哈根,我的新生活开始了。
在此之后我其实也总结过这次看似巧合的安排,其实冥冥中还是有实力的体现。本身的业务能力(对招聘行业的了解,以及熟悉西方社交媒体 eg.Instagram, Twitter, Twitch, Reddit etc),英文口语 (business negotiation level),加上合适的时机和岗位(associate级别),促成了这一系列的发生。机遇来了,储存的知识和经验充分的发挥了作用。
QUESTION2
Q:和你之前在中国的工作环境对比,你认为瑞典的整体工作环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?
宜家workplace产品目录,AORUI作为男主角:)
A:瑞典的工作环境更加国际化,人性化,信任,以及尊重。在IKEA总部入职之后,第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国际化。我是在Älmhult 一个只有7000人小镇的地方工作,IKEA的总部也是发源地。在我所工作的部门专门为IKEA产品拍摄照片,影片和3D模型,一共300人不到,但是却有来自超过30个国家的同事一起工作,文化的多元也让工作有时候很有挑战。大家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,但是在这里却得到了很好的融合。
在之后的工作中,我发现大家的关系很简单,信任你的工作以及很大的自主支配时间权。你可以按照你的时间办公,只要完成你的本质工作就好。因为我住在Malmö,每日需要来回3小时往返Älmhult,很多工作其实在火车上就完成了,所以需要有很好的规划能力。在IKEA每年有30天的年假,你只需将你的Calendar填上休假时间,老板一定会支持你,如果真的有一些需要调整,老板也会和你商量。一切都很人性化,人与人直接的相处更像家人。
当然在瑞典工作,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,lagom和fika是瑞典人特别强调的一种工作态度。lagom用英文解释就是not too little, not too much,凡事刚刚好就行,所以工作上压力自然也会小一点。fika则是瑞典文化中促进人与人直接关系的催化剂,fika就是指drink coffee with something sweet,此时借用fika的时间了解同事促进感情,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完美的瑞典企业文化,在很多市场竞争激烈的北欧城市也会有像上海,北京一样的加班,一样大的压力,但整体来讲 work & life balance 瑞典真的还是不错的选择。你至少会有一些自由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想去的地方。
最后就是尊重了,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因为肤色,国家,性别,LGBT,婚否等对你有任何的不公,或者不尊重,相反大家都是一样的为这个社会做着不同的贡献和努力,工作中, 同事也很尊重你的劳动,给予肯定。
QUESTION3
Q:传闻瑞典工资高福利好,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,这是真的吗?
瑞典当地人最爱的肉桂卷
A:我觉得要解答这个问题,就是看你是什么角度了。瑞典的薪资在这些年汇率变化下,其实和一些一线城市基本差不多了(技术岗),有时候面试过深圳的候选人,发现其实他们的薪资还要高过这边,毕竟北欧的高税收是出了名的。但就整体来看,瑞典的薪资水平还是略高于国内。福利而言,瑞典曾一度被评为全球女性友好国家,480天的产假的确让很多人羡慕。而且免费的医疗体系也是全球领先。但是看病慢和看病难的问题还是困扰着很多人,漫长的排号等待,其实有时候也是不太方便。不过整体而言,福利体系的确发展的比较完善而先进。
对于幸福这个定义,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。有时候幸福就是满足温饱,有时候就是家庭幸福,有时候则是学业有成,有时候则是身体健康。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解,要是你问我现在幸福吗?我可能回答还行,北欧漫长孤单的黑夜,如果能习惯下来,那离幸福就不远了。瑞典是一个幸福的国家吗?对于有些人是的,可对于另外一些人,可能并不是。要学会与自己相处,学会新的生活方式,学会接受和尊重新的文化,改变自己。然而做不到上述的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幸福了。
无论在什么国家、什么地方,有身体健康,好友相伴,家庭美满这就是最大的幸福,想得到的太多,反而不会幸福。
QUESTION4
Q:在瑞典的工作生活经历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和影响?
A:当然,变化真的很多,从外在的到内心的。英文变的更好,穿着更喜欢斯堪的纳维亚设计,食物也适应上了更西方的口味,思考方式也变得更接地气了,等等,但是改变的更多的则是对世界的接纳和认可。
要知道,世界上形形色色那么多人, 每个人活在这个地球都有自己的使命。在瑞典的生活经历告诉我,尝试接受不同的文化,尝试不同的思考,这才是人生。既然已经决定在新的地方生活,就要打破自己原来的认知,重新认识这个世界,虽然未必能完全认识,但是至少努力过。和不同国家的人聊天,和不同肤色的人工作,参加LGBT聚会,给超市收银员一个微笑,给邻居送一点中国食物,躺在草地上看天空, 和司机问候早安,可能改变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发生,最后你的新的世界观就会形成。
最后你会发现, 其实变化和影响很难描述,因为它已经融入了你的生活,无形中在你的每一天里已经改变了很多。
QUESTION5
Q:你眼中的瑞典人是怎样的?

A:我眼中的瑞典人是什么样的呢?距离感?冷冷的?还是孤单的?其实都是。可能一个瑞典人一生中只有认识的几个朋友,大多数时间和家人度过,他们喜欢旅游,去过很多国家,他们英文很好,他们蓝眼睛,个子高高的。我不能用文字去形容所有的瑞典人,但是至少在我生活中的瑞典人是这样的。你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认识他,去了解他,就连不同城市的瑞典人想成为朋友都需要很长时间,更不要说我们了。
瑞典人很简单,经常去湖里游泳,去旅游,去草地野餐,他们对于幸福已经感到满足了,食物不会很多很复杂,但是每个人都很开心。你会发现在瑞典基本没有人追求奢侈品,以至于很多奢侈品店除了首都之外,你找不到任何店铺。
大多数的瑞典人对于中国是没有什么印象的,他们会友好的对待你,当然,很多瑞典人还是去过亚洲,去过中国,毕竟这些年,跨国公司还是很多。或许他们只知道中国在遥远的亚洲,具体要说上什么,其实很少有人了解,毕竟不像巴黎,伦敦。瑞典没有Chinatown。
QUESTION6
Q:对于想到北欧工作的人,你有什么建议?
A:我的建议就是:希望你内心强大,能和孤单做朋友,喜欢自然,喜欢安静。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北欧,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漫长的冬季和黑夜。你要想想你喜欢什么?为什么要在这里?短期的旅行会让你了解一些风土人情,但是长期的生活确实要靠坚定的意志。别人口中轻松愉快的故事背后,其实又有多少辛苦是不为人知的呢?
对于工作而言,瑞典适合想要Work & Life balance的你,适合想和世界做朋友你的,适合一个open mind的你,但是他也许不适合非常有事业心,有远大抱负的你,这里的幸福是小小的幸福,安稳的幸福。
感谢AURUI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分享,如果你有更多关于北欧工作的问题,欢迎留言,有需要我们会再邀请AURUI为读者解答。
欢迎关注AURUI instagram账号@orei.p。
北欧分享官为志愿互助项目,旨在帮助国内读者进一步了解真实的北欧。如果你和AORUI一样,乐于分享你在北欧工作、旅行或学习等生活体验,欢迎向我们投稿!联系邮箱: nordicprogram@163.com